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台中市國教輔導團各學習領域及議題輔導小組辦理團務運作中改善學生學習成效之教師教學方案調查表

輔導團領域:藝術與人文領域  國中  輔導小組
專任輔導員:李玉美
項目:跨縣市聯盟活動
項次
日期時間
課程方案名稱
聘請之專家學者
辦理學校
備註(地點)
01
100.03.25
輔導團務工作分享
彰化師大陳冠君老師
台中市烏日國中
南投縣營北國中
南投縣營北國中會議室
小時(900~1200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2011年建構中央-地方-學校課程與教學推動網絡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1年建構中央-地方-學校課程與教學推動網絡
學術研討會議程

100年11月4日(星期五) – 研討會第1日
地點: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

時間 活動內容 場地
08:30-09:00 30’ 報 到 10樓
09:00-09:10 10’ 開幕及嘉賓致詞 10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國家教育研究院吳清山院長
嘉賓:教育部國民教育司黃子騰司長
09:10-09:25 15’ 專 案 介 紹 10樓國際會議廳
建構中央-地方-學校課程與教學推動網絡專案
主持人:陳伯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
主講人:吳清山(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09:25-10:30 65’ 專 題 演 講 10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陳伯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
主題:近期香港中學課程改革與推動
主講人:張善培(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教授)
10:30-10:50 20’ 茶 敘 時 間 10樓
10:50-12:10 80’ 論 文 發 表 一 10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林新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長)
主題一:中央-地方-學校課程與教學推動組織的連結與互動方式之研究
發表人:周淑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楊俊鴻(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評論人:張新仁(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主題二:地方-學校課程與教學專業協作建構、實踐與評估之研究
發表人:陳美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秦葆琦(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
評論人:周珮儀(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備註:1.主持人開場5分。 2.發表人:各20分。
3.評論人:各10分。 4.開放討論15分。
12:10-13:30 80’ 午 餐 11樓會場
13:30-14:50 80’ 論 文 發 表 二 10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許民陽(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理學院院長)
主題一:中央-地方課程與教學專業協作建構、實踐與評估之研究
發表人:潘文忠(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李文富(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評論人:葉興華(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主題二:地方課程與教學輔導團專業診斷與輔導模式建構、實踐與評估之研究
發表人:丁一顧(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副教授兼總務長)
張德銳(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評論人:黃嘉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務長)
備註:1.主持人開場5分。 2.發表人:各20分。
3.評論人:各10分。 4.開放討論15分。
14:50-15:10 20’ 茶 敘 時 間 10樓
15:10-17:00 110’ 分 組 發 表 一 -A場 10樓國際會議廳
A場-10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張德銳(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主題一:社會領域國教輔導團服務品質缺口之研究
發表人:葉兆祺(南投縣豐丘國民小學校長)
評論人:陳國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主題二:幼托整合後「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輔導模式之建立
發表人:幸曼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李昭明、周于佩、李碧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評論人:蕭慶元(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主題三:建構K-12課程研發與教學輔導之整合體系
發表人:楊俊鴻(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評論人:楊智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備註:1.主持人開場5分。 2.發表人:各20分。
3.評論人:各10分。 4.開放討論15分。
15:10-17:00 110’ 分 組 發 表 一 -B場 11樓會場
B場-11樓會場
主持人:蔡居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主題一:地方層級課程與教學專責組織如何可能:以新北市(2006-2011)為例
發表人:王瑞邦(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教育研究發展科科長及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班研究生)
評論人:李文富(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主題二:由教學輔導體系系譜脈絡研究看教學輔導教師專業認同--由省輔導團、課程與教學深耕種子教師到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
發表人:陳香吟(教育部國教司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團隊執行秘書)
林立生(國家教育研究院機要秘書)
評論人:陳美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主題三:探討國民小學綜合活動之教師社群之實踐
發表人:黃秀莉(南投縣鹿谷國民小學教師)
評論人:陳錦蓮(臺北市劍潭國民小學校長)
備註:1.主持人開場5分。 2.發表人:各20分。
3.評論人:各10分。 4.開放討論15分。
17:00 第 1 天 研 討 會 結 束


100年11月5日(星期六) – 研討會第2日
地點: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

時間 活動內容 場地
08:30-09:00 30’ 報 到 10樓國際會議廳
09:00-10:20 80’ 論 文 發 表 三 10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歐用生(首府大學講座教授)
主題一:課程與教學輔導團組織學習的現況探討與可行方案建構
發表人:范信賢(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
洪詠善(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評論人: (暫)
主題二:學校層級課程發展機制之分析研究
發表人:林文生(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
黃騰(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評論人:彭富源(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培訓發展處處長)
備註:1.主持人開場5分。 2.發表人:各20分。
3.評論人:各10分。 4.開放討論15分。
10:20-10:40 20’ 茶 敘 時 間 10樓國際會議廳
10:40-12:00 80’ 分 組 發 表 二 -A場 10樓國際會議廳
A場-10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洪若烈(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中心主任)
主題一:推動中央、地方及學校課程教學網絡體系之府際治理或協作關係之初探
發表人:楊傳蓮(新竹市政府教育局國教輔導團教師)
評論人:王承先(新竹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主題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協作運作初探-以生活課程為例
發表人:朱麗玲(高雄市中路國民小學教務主任)
評論人:范信賢(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
備註:1.主持人開場5分。 2.發表人:各20分。
3.評論人:各10分。 4.開放討論15分。
10:40-12:00 80’ 分 組 發 表 二 -B場 11樓會場
B場-11樓會場
主持人:陳秋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主題一:從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論課程推動網絡之可能權限
發表人:曾大千(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評論人:周志宏(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主題二:培養幼教輔導團輔導「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之專業協作歷程–以新北市為例
發表人:幸曼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李昭明、周于佩、李碧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評論人:周淑惠(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暫)
備註:1.主持人開場5分。 2.發表人:各20分。
3.評論人:各10分。 4.開放討論15分。
12:00-13:20 80’ 午 餐 11樓會場
13:20-15:10 110’ 分 組 發 表 二 -A場 10樓國際會議廳
A場-10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白亦方(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院長)
主題一:建立我國課程教學輔導體系的生態學思考
發表人:王秉倫(國家教育研究院簡任秘書)
評論人:許籐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主題二:透過人力資源網絡建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及其實施之探究-以嘉義縣新塭國小為例
發表人:黃聰哲(嘉義縣新塭國民小學校長)
評論人:張素貞(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助理教授)
主題三:課程政策實施概念架構初探:認知/釋意的觀點
發表人:葉明政(宜蘭縣同樂國民小學教師)
評論人:楊俊鴻(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備註:1.主持人開場5分。 2.發表人:各20分。
3.評論人:各10分。 4.開放討論15分。
13:20-15:10 110’ 分 組 發 表 二 -B場 11樓會場
B場-11樓會場
主持人:馮永敏(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主題一:「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推動之途徑與方式
發表人:幸曼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李昭明、周于佩、李碧玲(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評論人:李駱遜(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
主題二:地方-學校課程與教學推動模式探討-以高雄市數學學習領域召集人培育為例
發表人:洪雪芬(高雄市博愛國小教師)
評論人:鍾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教授)
主題三:國教輔導團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的定位探究—以國語文領域為例
發表人:黃志傑(新北市立明德高中專任教師兼新北市國語文團團員)
評論人:孫劍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備註:1.主持人開場5分。 2.發表人:各20分。
3.評論人:各10分。 4.開放討論15分。
15:10-15:30 20’ 茶 敘 時 間 10樓國際會議廳
15:30-17:00 90’ 圓 桌 論 壇
主題一:縣市層級課程教學推動行政與專業組織之探討
主持人:周淑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討論人:由主持人依論壇架構及內容邀約 10樓國際會議廳
主題二:中央層級課程教學協作團隊運作模式之探討
主持人:潘文忠(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討論人:由主持人依論壇架構及內容邀約 11樓會場
主題三:地方輔導團課程教學精進實務運作、反思及推廣之探討
主持人:陳美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討論人:由主持人依論壇架構及內容邀約 603會議室
主題四:中央及地方課程教學輔導團組織型態之探討
主持人:范信賢(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
討論人:由主持人依論壇架構及內容邀約 604會議室
主題五:學校層級課程發展模式之探討
主持人:林文生(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
討論人:由主持人依論壇架構及內容邀約 607會議室
17:00 賦 歸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音樂教師互動音樂專業知能研習

互動音樂的祕密

主講者:鄭建文
http://cwcheng2009.blogspot.com
Email: cwcheng2009@gmail.com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1. 互動媒體的基本概念
互動介面:感應器:麥克風、數位攝影機、電腦鍵盤、各種其他感應器(壓力、光度、曲度、加速度等)互動音樂表演常用的互動界面:麥克風易於取得以聲音作為互動的媒介,不可見亦不可觸摸輸入的聲音可作為輸出的聲音的來源

互動模式:
 互動模式︰
 外部輸入=> 數位化 => 資料分析 => 邏輯判斷、閾值設置、數據移植 (mapping)、篩選、演算
 回饋機制︰
 輸入訊號的再變形(可以是聲音、影像的即時數位訊號處理)
 控制其他數位媒體(如控制動畫、影像、聲音的生成或變化)
 控制其他硬體開關或運作

互動裝置 vs 互動表演
 互動裝置與互動表演藝術本質上的不同︰
 互動裝置藝術、互動聲音裝置︰
 趨向靜態藝術、或不斷重複的時間藝術
 觀賞者、參與者,隨時可以參與聆賞
 觀眾可透過互動機制影響作品的變化
 觀眾可透過戶動機制參與創作
 互動表演藝術 (音樂、舞蹈、戲劇等)
 隨時間推移,互動機制必須具有變化性,以維繫作品的形式結構
 以時間中的形式為表達手段,須領賞完整的作品,才能感受形式的美。
 觀眾鮮少參與表演本身,僅作為旁觀者的角色
 多為專業表演者與電腦之間的互動; 聽眾只以聽覺與視覺去經驗其美感與神秘感。

互動表演者的角色功能 – 以音樂表演、創作為例
 互動科技改變了音樂表演者、創作者的傳統角色功能:
1. 互動音樂作曲家與程式設計師的角色難以分開
2. 「互動樂器」演奏者不受限於傳統的樂器演奏者的音樂訓練,演奏者可以是一般民眾
3. 作曲家將部份創作的責任,交付給即興演奏者
4. 藉互動科技整合跨媒體的表演
5. 電腦本身可以為傳統器樂音樂的指揮者

101--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2011台北藝術節新媒體藝術展威廉佛賽作品




編舞大師威廉‧佛塞,在第48個創作年度,親自執刀肢解自己的舞作,只希望你—
停止無謂驚恐;開始哲學思考;進入編舞家大腦;享受隨時讀懂舞蹈的樂趣。


威廉‧佛塞:「我非常感謝臺北藝術節的邀請,但這次無法親自來臺與大家見面交流,十分遺憾。特別在此分享這次臺北展覽的策展理念,歡迎大家一起進入有趣的舞蹈世界。」


因為舞蹈,與臺北交遇─佛塞談策展理念

2011.4.2 於德國法蘭克福電車工廠劇場
訪談與整理/王文儀
關於「影片空間」(2號倉庫)
「『編舞』不會因為他的歷史樣貌,而讓我們找不到更新或更好的解釋方式。」─威廉‧佛塞
Choreography is not so possessed by its historical practice that one cannot find another or better therefore. ---- William Forsythe

100.8.18輔導團網站建置研習

講師超smart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