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評量簡案設計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評量簡案設計
課程/單元名稱
全世界都在跳舞
適用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教學類別
□視覺藝術  □音樂  ■表演藝術
教案設計
謝志沛
服務
沙鹿國中
教師教學面向
□基本概念  ■表現試探  ■歷史文化  □藝術生活
對應基本能力
2.欣賞、表現與創新。
3.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對應能力指標
1-4-1瞭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
對應評量標準
探索與表現-表現創作-1
教學活動

壹、課程單元內容
本單元授課對象:8年級學生
本單元授課時數:5小時(表演藝術)。
內容包括:
貳、課程概述:
「文化」深深影響一個國家民族風格的形成,致使全球各國發展出底蘊深厚之民族藝術與獨特的風情。。本課程透過各國舞蹈的介紹引申至台灣本土表演藝術文化,使學生更能深入學習自身國家的藝術文化與風格特色,並能運用先備學習經驗與技能,舞蹈的創作元素,融入實作課程中。
課程區分為三大部分:
一、各國舞蹈文化認識。
二、台灣藝陣十二婆姐陣文化初探。
三、十二婆姐陣創意實作。
参、教學目標:
一、學生能透過各國舞蹈文化的認識了解各國文化差異,對各國藝術文化涵養皆能培養出兼容並蓄的開闊胸襟。
二、學習編導與創作的能力,並有計畫性的完成作品。
三、建立團隊默契,並培養彼此溝通與學習的能力。



肆、教學流程:
    讓學生先學習與瞭解12婆姐陣的基本表演模式後,再讓學生討論創作要素與風格,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意,製做出別具新風貌的12婆姐陣。
節次
教學內容
教材
1
介紹各國舞蹈及其風格特色與發展起源。
1.PPT
2.教學影片
2
台灣藝陣文化介紹<十二婆姐陣>
1.PPT
2.教學影片
3.音樂
3
十二婆姐陣創作-創作與風格融入。
(分組排練)

4
十二婆姐陣創作-陣勢隊形變化及音樂素材的選用
(分組排練)
1.音樂
2.音響設備
5
實作評量-學生分組呈現。
1.攝錄影器材
2.音響設備
3.音樂
伍、評量活動:
一、評量方式:實作評量-以十二婆姐藝陣重新賦予風格的創作。
二、評量目標:探索與表現-表現創作-1
基於個人生活、背景與經驗,能以故事、對話、劇本、肢體或聲音展現表演藝術能力。
三、評分規準:

A
B
C
D
E
動作執行的表現
能精準地熟記動作並流暢的呈現。
能大致地熟記動作並頗具流暢的呈現。
能粗略地動作記熟並稍具流暢的呈現。
僅能有限地將動作記熟並斷斷續續地呈現。
未達D級。
作品完整性
作品呈現能清楚完整的開始與結束。
作品呈現能有完整的開始與結束。
作品能呈現開始與結束。
作品呈現不清楚的開始與結束。
未達D級。
作品風格性
能用不同風格的音樂改變動作質地,精準地呈現創作風格。
能用不同風格的音樂改變動作質地,部分地呈現創作風格。
能用不同風格的音樂改變動作質地,零星地呈現創作風格。
使用傳統音樂並未改變動作質地,無呈現創作風格。


四、學生表現示例
等級
示例
教師評量說明
備註

A
1.能充分利用空間排列出變化豐富的隊形且動作執行精準流暢。
2.具有明確且完整的開始與結束表現。
3.善用音樂風格融入藝陣創作,具有獨特風格表現。

B
1.能利用空間並變化些許隊形且動作執行流暢。
2.有明確且完整的開始與結束表現。
3.能利用音樂風格融入藝陣創作,有明顯的風格表現。

C
1.稍有隊形變化,動作執行稍具流暢。
2.有完整的開始與結束。
3.有些許零星的風格表現。

D
1.無隊形變化,動作執行斷斷續續。
2.沒有清楚的開始與結束。
3.未具風格表現創作。

未達D
未達D



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差異化教學教學

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差異化教學教學
課程/單元名稱
偶的精采世界(翰林八上)
適用階段
□ 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
□ 第三階段
■ 第四階段
教學類別
□視覺藝術  □音樂  ■表演藝術
教案設計
馬美文
服務
東山高中
教材內容面向
□基本概念  ■表現試探  □歷史文化  ■藝術生活
對應基本能力
2、欣賞、表現與創新。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7、規劃、組織與實踐。
對應能力指標
1-4-3嘗試各種藝術媒體,探求傳統與非傳統的藝術風格的差異。
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
     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
對應評量標準
探索與表現-表現創作-2
差異化教學
規劃
戲偶實作階段:
材料無法備齊影響課程進度時一律發放白色棉質手套製作手套偶
教學活動
壹、課程單元內容
授課對象:八年級學生
授課時數:四節課
貳、課程概述:
透過了解與學習欣賞不同族群文化的戲偶,增進個人的興趣,培養更多元
的表演能力。
参、教學目標:
一、能認識世界各地因不同風俗民情所發展出來的偶戲,進一步了解各種
    戲偶操作的方法,最後能創作出個人的戲偶並能合作呈現。
 二、課程內容區分為:
    1.基本概念:能分辨偶的種類並認識台灣最具特色的布袋戲。
        2.創作引導:不限媒材進行偶的創作。
        3.操作戲偶:結合肢體動作完成偶戲表演。

肆、教學流程:
一、認識手偶、懸絲偶和杖頭偶等使用不同操控方式的戲偶。
二、認識台灣最具特色的手偶:布袋戲。
三、讓學生不限媒材試著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戲偶。
四、運用團隊合作的方式分組呈現創意偶戲。


 
     
  
1
1.運用投影機以簡報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各種類型的
  偶。
2. 運用偶戲影片加深學生對戲偶的印象。
1.      簡報
2.      偶戲影片

2
1.認識台灣掌中戲的歷史。
2.認識台灣布袋戲大師。
1.簡報

3
1.創作屬於自己的戲偶。
1.製作手偶的影片
4
1.      發揮團隊精神,每組呈現一段2分鐘以內的創意偶戲。



伍、評量活動:探索與表現-表現創作-2  
一、評量方式:製作戲偶與操作戲偶的呈現的實作評量。
二、評量目標:每個人能獨立完成自己的戲偶並能以小組方式作表演的呈現
三、評分規準:
等級
評分細項
A
B
C
D
E
能否獨立製作自己的戲偶
完全獨立完成戲偶的製作
部分獨立完成戲偶的製作
概略完成戲偶的製作
嘗試完成戲偶的製作
未達D
戲偶作品的創意與精緻度

作品創意100
精緻度100

作品創意100
精緻度50

作品創意50
精緻度50

嘗試作品創意與精緻度
未達D
能否分組合作完成表演呈現
分組合作完成表演呈現
部分能分組合作完成表演呈現
少部分能分組合作完成表演呈現
嘗試分組合作完成表演呈現
未達D


六、差異化教學:針對戲偶實作的差異化教學
    一、材料準備階段:當學生無法備齊材料以致影響個人實作進度時,一律發放白色
                      工作棉質手套讓其改造手套的外型、顏色已完成其戲偶的製
                      作,不影響接下來的戲偶表演的分組呈現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