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安藤忠雄建築展

展出者:安藤忠雄建築師研究所

本展規劃為本館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常設展,由三個主題構成。

第一部份展出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的設計過程,內容包括工程照片與模型,以及安藤親自繪製的手稿。從一棟建築的發想到造竣,呈現每個階段所需的長期研究以及眾人的熱情投注。

第二部份介紹安藤忠雄在世界各地所設計的美術館。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安藤分別以獨一無二的建築與藝術方式,形塑出每一座美術館的專屬樣貌。

台中市ART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工作影像





台中市ART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工作紀錄

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國中輔導小組
有效教學課程研課程發暨多元評量模組建置實施
台中市ART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工作紀錄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A區(四張犁國中)示範教學成果影像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A區(四張犁國中)示範教學成果

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103學年度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A區(四張犁國中)示範教學成果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評分規準與作業示例

評分規準與作業示例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透過觀察、與學生對談、錄音、錄影、紙筆測驗、或報告等方式,蒐集各種學生學習狀況資訊,並依據評量標準中各學習領域(或學科)評核重點,進行學生學習成就評核工作,及檢視課程與教學成效,以作為課程與教學規劃改進之參考。評量標準的使用必然涉及一定程度的教師專業判斷,而作業示例(exemplars)的提供,將有助於確保教師評核具一致性,且可作為教師平時測驗之標準化參照及教育相關研究之用。此外,教師間定期合作和討論為另一項確保評量標準可靠性的重要途徑,藉此逐步建立教師評量專業,鼓勵自行發展作業、評量與評分規準(scoring rubrics)。
  評量時,可參考各表現等級的描述,利用多元與多次評量,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判斷其學習成果應落於何項等級。值得注意的是,評量標準雖將學生表現分為五等級,但欲瞭解學生表現的實際定位,應於評量學生時優先檢測學生是否具備C等級的表現(通過基本學力),之後再進一步提供較難的評量作業,以確認學生是否已具備A等級和B等級的表現。在未知學生程度時,並不適合直接採用較難的評量方式評斷學生的表現。此外,亦不宜僅透過一次評量或作業,即判斷學生之表現等級。

評分規準

  評分規準(scoring rubric)為教師進行教室評量的具體評分準則,此規準須根據評量標準訂定,以作為評估學生於特定作業表現的依據,每個標準均明列達成程度的敘述,以確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公平、有效、具回饋性為評分規準的三大優點與效益,透過此教學評量工具的定義,老師將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讓學生知道自我精進的目標。

作業示例

  作業示例(exemplars)為已蒐集之學生作業評核範例,可作為教師了解評量標準的參考資料,包含「樣卷」及「樣卷說明」兩個部分。樣卷指的是透過作業或評量而取得之各等級學生表現示例;樣卷說明則為依據評分規準將學生表現狀況予以文字描述之說明。舉例來說:國中基測寫作測驗所公布之各級分樣卷即為所謂的作業示例。由於表現標準僅為一般性的說明,作業示例的角色更能幫助使用者更加清楚評分規準定義的級分描述與範圍。作業示例不僅可作為師資培訓與教師專業發展的訓練材料,也能幫助評分者釐清和掌握評分規準,使評分結果更客觀和一致。另外,藉由作業示例也有助於學生了解其表現將如何被評分,並有助於設定目標。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定期團務會議(期初)會議工作影像



定期團務會議(期初)會議紀錄

103年度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國中輔導小組
辦理教育部精進教學計畫-子計畫二輔導團務工作會議
104學年度第1學期期初工作研討會議
                  定期團務會議(期初)會議紀錄
學習領域
國中組藝術與人文
日期
1030916
會議主席
陳玉正校長
地點
安和國中會議室
出列席人員
出席輔導團員
鄭安利
李玉美
林尹梅
馬中峰
黃永杰
黃馨儀
馬美文
謝志沛


列席人員
陳玉正
黃紀生



         
會議主持及說明
李玉美
※輔導團務工作工作事項討論

103學年度第2學期第期初工作研討會議議程

103年度臺中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中小教學品質整體計畫
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國中輔導小組
輔導團務工作會議暨反省探究專業成長實施計畫
103學年度第2學期第期初工作研討會議議程

壹、   時間:1030916日(星期二)9:30
貳、   地點:安和國中                                 
參、   主持人:陳玉正 校長   黃紀生 校長                紀錄:馨儀
肆、   主席致詞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表演藝術科表現標準

表演藝術科表現標準 

內容標準表現等級
主題次主題ABCDE
探索與
表現
多元能力
  1. 基於個人生活、背景與經驗,能以故事、對話、劇本、肢體或聲音表現等,重點地展現表演藝術能力。
  2. 能夠完整地理解與探索表演的基本元素,選擇使用肢體、聲音、情緒等方式,開發個人多樣化的表演語彙。
  1. 基於個人生活、背景與經驗,能以故事、對話、劇本、肢體或聲音表現等,部份地展現表演藝術能力。
  2. 能夠重點地理解與探索表演的基本元素,選擇使用肢體、聲音、情緒等方式,開發個人多樣化的表演語彙。
  1. 基於個人生活、背景與經驗,能以故事、對話、劇本、肢體或聲音表現等,粗略地呈現表演藝術能力。
  2. 能夠粗略地探索表演的基本元素,選擇使用肢體、聲音、情緒等方式呈現。
  1. 僅能有限的理解表演的基本元素。
  2. 能夠嘗試使用肢體、聲音、情緒等方式表現。
未達D級
表現創作
  1. 能具備多元文化的思維,藉由表演藝術的基本元素,以模仿學習或創新表現的方式,流暢地展現作品。
  2. 在呈現製作中,能具體使用表演藝術的創作元素,並且完成故事或演出。
  3. 透過合作排練的方式,能達到有計畫性、目的性的表演呈現。
  1. 能具備多元文化的思維,藉由表演藝術的基本元素,以模仿學習或創新表現的方式,大致地展現作品。
  2. 在呈現製作中,能大部分使用表演藝術的創作元素,並且完成故事或演出。
  3. 透過合作排練的方式,能進行有計畫性、目的性的表演呈現。。
  1. 能具備多元文化的思維,藉由表演藝術的基本元素,以模仿學習或創新表現的方式,有限地展現作品。
  2. 在呈現製作中,僅能零星使用表演藝術的創作元素,並且完成故事或演出。
  3. 透過合作排練的方式,能進行表演呈現。
  1. 僅能夠使用表演藝術基本元素。
  2. 在呈現製作中,僅能嘗試使用表演藝術的創作元素進行創作。
  3. 僅能嘗試合作排練。
未達D級
審美與
理解
賞析比較
  1. 能分析至少三個不同表演藝術團體或個人之作品及其風格。
  2. 能重點地比較、分析一種或多種表演藝術之多元文化、歷史或區域的異同。
  1. 能瞭解至少三個不同表演藝術團體或個人之作品及其風格。
  2. 能瞭解一種或多種表演藝術之多元文化、歷史或區域的異同。
  1. 能簡單地認識至少三個不同表演藝術團體或個人之作品。
  2. 能知道一種或多種表演藝術之多元文化、歷史或區域。
  1. 僅能有限的知道表演藝術團體或個人之名稱。
  2. 僅能知道表演藝術種類的名稱。
未達D級
價值體認
  1. 能以各種方法蒐集表演藝術資訊,認識國際或臺灣當代表演藝術及其趨勢。
  2. 能體認各地表演藝術活動的文化與形式,並且透過呈現清楚地表達對作品的瞭解。
  1. 能以各種方法蒐集表演藝術資訊,認識部分國際或臺灣當代表演藝術及其趨勢。
  2. 能體認各地表演藝術活動的文化與形式,並且透過呈現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1. 能以各種方法蒐集表演藝術資訊,簡單地認識國際或臺灣當代表演藝術。
  2. 能認識各地表演藝術活動的文化與形式。
  1. 僅能知道表演藝術資訊。
  2. 僅能知道各地表演藝術活動。
未達D級
實踐

應用
尊重認同
  1. 在接觸表演藝術時,能以認同的態度,落實應有的基本禮儀。
  2. 透過對表演藝術的學習,能深入感受表演藝術的內涵。
  3. 能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並主動推廣,盡全力支持表演藝術、熱愛表演藝術。
  1. 在接觸表演藝術時,能以應有的態度,注意到基本禮儀。
  2. 透過對表演藝術的學習,能感受表演藝術的內容。
  3. 能以實際行動主動參與、關心並支持表演藝術。
  1. 能知道表演藝術基本的禮儀。
  2. 透過對表演藝術的學習,能瞭解表演藝術的概念。
  3. 能願意以實際行動支持表演藝術。
  1. 在接觸表演藝術時,對於應有的基本禮儀與態度有待加強。
  2. 透過對表演藝術的學習,僅能感受表演藝術活動的進行。
  3. 在支持表演藝術的行動上有待加強。
未達D級
生活融入能具備觀賞表演藝術的興趣與習慣,並主動參與校內外、日常生活中的表演藝術活動,並持續學習。能主動參與校內外、日常生活中的表演藝術活動。能配合參與學校的表演藝術活動。能嘗試觀賞表演藝術活動。未達D級

音樂科表現標準

音樂科表現標準 

內容標準表現等級
主題次主題ABCDE
探索與表現表現能力
  1. 能運用良好的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註1)。
  2. 能以熟練的演奏技能操作特定樂器(如:曲調樂器、節奏樂器)表現音樂作品(註2)。
  3. 能運用熟練的指揮技能進行樂曲指揮(註3)。
  1. 能運用基本的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2. 能以基本的演奏技能操作特定樂器(如:曲調樂器、節奏樂器)表現音樂作品。
  3. 能運用適當的指揮技能進行樂曲指揮。
  1. 能運用粗略的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2. 能以粗略的演奏技能操作特定樂器(如:曲調樂器、節奏樂器)表現音樂作品。
  3. 能運用粗略的指揮技能進行樂曲指揮。
  1. 能嘗試運用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2. 能嘗試運用演奏技能操作特定樂器(如:曲調樂器、節奏樂器)。
  3. 能嘗試運用基本的指揮技能。
未達D級
創作能力能運用適切的音樂要素與技法進行音樂創作
(註4)。
能運用音樂要素與技法進行音樂創作。能運用音樂要素進行音樂創作。能嘗試運用音樂要素進行音樂創作。未達D級
審美與理解鑑賞能力能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並表達作品所蘊含的美感(註5)。能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並表達對作品的感受。能大致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並約略表達對作品的感受。能理解有限的音樂作品內容。未達D級
基礎知能能分析音樂作品的基本知識(註6)。能應用音樂作品的基本知識。能瞭解音樂作品的基本知識。能在提示下,說出音樂作品的基本知識。未達
D級
實踐與應用生活應用能在生活中主動參與適合自己性向、興趣或能力的音樂活動,積極展現音樂應用的能力(註7)。能在生活中樂於參與適合自己性向、興趣或能力的音樂活動,展現音樂應用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能參與音樂活動,展現音樂應用的能力。能在生活中嘗試參與音樂活動。未達D級
合作參與能主動參與歌唱、演奏或創作等集體音樂活動,表現團隊精神與態度(註7)。能樂於參與歌唱、演奏或創作等集體音樂活動,表現團隊精神與態度。能參與集體音樂活動。能嘗試參與集體音樂活動。未達D級
備註說明:
註1:歌曲演唱型態可分為獨唱或與人同唱(如:齊唱、頑固伴唱、異曲同唱、輪唱等);清唱或配合音樂演唱;看譜或背譜。
歌曲演唱表現能力可包含下列二個面向,其內涵舉例如下:
  • (1)演唱技巧:歌唱姿勢、呼吸、共鳴、臺風等。
  • (2)作品表現:發音咬字、曲調、節奏、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之表現。
註2:特定樂器演奏型態可分為獨奏、與人同奏(如:齊奏、頑固伴奏、輪奏、多聲部合奏等);看譜或背譜。
樂器演奏表現能力可包含下列二個面向,其內涵舉例如下:
  • (1)演奏技巧:演奏姿勢、特定樂器演奏技法(如直笛的運氣、運舌、運指等)、聲部獨立性等。
  • (2)作品表現:曲調、節奏、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之表現。
註3:指揮表現能力可包含下列二個面向,其內涵舉例如下:
  • (1)指揮技巧:指揮姿勢、拍型手勢、演唱或演奏提示、聲部指引等。
  • (2)作品表現:曲調、節奏、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之表現。
註4:音樂創作的形式可包含作曲、即興與改編等,其評量向度可著重於音樂要素與創作技法的運用、美感與創意的表現、記錄方式的應用等。創作表現能力可包含下列二個面向,其內涵舉例如下:
  • (1)音樂要素,如:節奏、曲調、力度、速度、音色、織度、曲式等。
  • (2)創作技法,如:模仿、反覆、對比、頑固音型、持續低音等。
註5:音樂作品的理解與表達方式可包含聽辨、指認、圖文描述、口語回應、肢體回應、唱奏回應等。鑑賞能力可包含下列二
個面向,其內涵舉例如下:
  • (1)作品內容:音樂要素(如:節奏、曲調、力度、速度、音色、織度等)、音樂結構(如:曲式、曲種、風格)、演出形式(如:獨唱/獨奏、合唱/合奏等)。
  • (2)作品表達:音樂語彙、文化特色、感受與回應、分析與比較等。
註6:基礎知能係指對於音樂作品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音樂作品的知識可包含音樂要素、音樂結構、演出形式等內容,其表現等級依序為分析、應用、瞭解及說出等層級描述。
註7:生活應用與合作參與之評量宜結合表現能力、創作能力、鑑賞能力或基礎知能等實施。

視覺藝術科表現標準

視覺藝術科表現標準 

內容標準表現等級
主題次主題ABCDE
探索與
表現
主題探索
  1. 能深入闡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
  2. 能深入闡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1. 能闡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
  2. 能闡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1. 能敘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
  2. 能敘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1. 僅能概略敘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
  2. 僅能概略敘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未達D級
技法運用
  1. 能積極主動探索視覺媒體與創作的關連。
  2. 能充分運用適當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1. 能探索視覺媒體與創作的關連。
  2. 能運用適當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1. 能大致探索視覺媒體與創作的關連。
  2. 僅能大致使用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1. 僅能約略探索視覺媒體與創作的關連。
  2. 僅能嘗試採用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未達D級
作品表現
  1. 能多元應用各種視覺藝術形式於創作上。
  2. 能完整切合目的的展現設計作品。
  1. 能應用各種視覺藝術形式於創作上。
  2. 能切合目的的展現設計作品。
  1. 能大致運用視覺藝術形式於創作上。
  2. 能大致切合目的的展現設計作品。
  1. 僅能約略使用視覺藝術形式於創作上。
  2. 僅能約略做到切合目的的作品展現。
未達D級
審美與理解鑑賞能力
  1. 能充分說明對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感受。
  2. 能分析自然物或作品的風格形式。
  1. 能說明對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感受。
  2. 能說明自然物或作品的風格形式。
  1. 能描述對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感受。
  2. 能描述自然物或作品的風格形式。
  1. 僅能概略描述對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感受。
  2. 僅能概略描述自然物或作品的風格形式。
未達D級
藝術脈絡
  1. 能比較不同時代、區域的視覺藝術風格。
  2. 能分析影響藝術風格發展的歷史文化因素。
  1. 能瞭解不同時代、區域的視覺藝術風格。
  2. 能辨識影響藝術風格發展差異的歷史文化因素。
  1. 能知道不同時代、區域的視覺藝術風格。
  2. 能知道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發展差異的歷史文化因素。
  1. 僅能概略知道不同時代、區域視覺藝術風格的差異。
  2. 僅能概略知道對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發展差異的歷史文化因素。
未達D級
文化理解
  1. 能充分說明社會文化對藝術風格的影響。
  2. 能分析當代藝術多樣性及與生活的關係。
  1. 能說明社會文化對藝術風格的影響。
  2. 能列舉當代藝術多樣性及與生活的關係。
  1. 能描述社會文化對藝術風格的影響。
  2. 能描述當代藝術多樣性及與生活的關係。
  1. 僅能概略描述社會文化對藝術風格的影響。
  2. 僅能概略描述當代藝術多樣性及與生活的關係。
未達D級
實踐

應用
藝術參與
  1. 能積極參與視覺藝術活動並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2. 能自主地參與團體的視覺藝術活動,表現協同合作的學習。
  1. 能參與適合自己能力的視覺藝術活動並分享感受。
  2. 能參與團體的視覺藝術的活動,表現協同合作的學習。
  1. 能參與探索自己能力的視覺藝術活動。
  2. 能參與團體的視覺藝術的活動。
  1. 僅能嘗試參與視覺藝術活動。
  2. 能嘗試參與團體的視覺藝術活動。
未達D級
美感體驗
  1. 能積極瞭解視覺藝術的美感原理。
  2. 能充分體會視覺藝術活動中的美感經驗。
  1. 瞭解視覺藝術的美感原理。
  2. 能體會視覺藝術活動中的美感經驗。
  1. 能嘗試瞭解視覺藝術的美感原理。
  2. 能嘗試體會視覺藝術活動中的美感經驗。
  1. 僅能約略瞭解視覺藝術的美感原理。
  2. 僅能嘗試體會視覺藝術活動中的美感經驗。
未達D級
生活應用
  1. 能積極力行對視覺藝術的興趣。
  2. 能充分分享視覺藝術的行為與態度。
  1. 能力行對視覺藝術的興趣。
  2. 能分享視覺藝術的行為與態度。
  1. 能嘗試力行對視覺藝術的興趣。
  2. 能嘗試分享視覺藝術的行為。
  1. 僅能約略力行對視覺藝術的興趣。
  2. 僅能嘗試分享視覺藝術的行為與態度。
未達D級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國中輔導小組 巡迴輔導實施

103年度教育部補助辦理臺中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國中小教學品質計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國中輔導小組
巡迴輔導實施
D場承辦單位注意事項
一、    發文
1. 煩請該校依據局端實施計畫注意事項,發文給予該區(D)所有參與學校並包括藝文領域輔導團全員(成員如下)
2. 藝文輔導團參加人員:
陳玉正校長(安和國中)、黃紀生校長(大墩國中)、蔡仁政校長(順天國中)、林百脩校長(雙十國中) 、楊歭芃校長(大雅國中)、李玉美老師(爽文國中)、李素燕主任(安和國中)、馬中峰老師(光明國中)、黃永杰老師(惠文高中)、林尹梅老師(萬和國中)、馬美文老師(東山高中) 、黃馨儀老師(安和國中) 、謝志沛老師(光正國中)
二、    聯絡
1. 煩請聯絡該區分享學校負責教師,提供分享資料電子檔與貴校負責組長,以利貴校製作資料手冊。
三、    當日工作
1. 提供場地及設備。
2. 提供簽到服務人力 (報到時間:0830~0900(承辦學校行政團隊處理報到工作事項,簽到冊、報到、簽到……等事宜)
四、     課程分享
1. 領域課程研究專題專論:0910~0955(輔導員示範課程研發教學分享-藝文多元評量實施 藝文輔導團) —發文需註明
2.4所學校課程與教學研究分享:0955~1040本次分享學校:立人國中、五權國中、四張犁國中、北新國中,發文後請先電聯告知該校教學組協助告知該領域)—發文需註明每所15分鐘,需於一周前將分享講義及分享人寄送給承辦學校彙整。並註明書面可先上傳電子檔及當日需繳交藝文相關議題、課程、領域特色內容紙本(以利貴校製作成果冊所需)
3.各校經驗分享回饋:1040~1115需指定參與學校回饋、活化列車分享:本次指定書面或當日現場回饋學校:大德國中、崇德國中、三光國中、太平國中 發文可註明書面可先上傳電子檔。
六、   綜合座談:1115~1130(可彈性運用)
七、   實施程序:依計畫


ps:發文請提醒資料寄送截止時間及收文信箱地址、承辦人電話。
    煩請貴校於活動辦理一周後完成並寄送成果書面及光碟至專任
輔導員:

李玉美 爽文國中臺中市大里區永隆三街1  0937-72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