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俗文物館
臺灣民俗文物館以典藏「民俗」類文化資產(目前計1,400餘件)與承傳「民藝」類工藝技術為使命,為文化部及臺中市政府轄下的地方文化館,座落於
全臺首座以推廣民俗技藝之主題園區-臺中市民俗公園內。
一、走進歷史
民國70年,當時在臺中市長林柏榕先生及地方仕紳、藝文人士等大力推動,由臺中市政府撥款2,000萬元、財團法人臺中私立文英基金會捐助2,500萬元(共計4,500萬元),臺中扶輪社捐獻1,000餘件民俗文物,發起籌建「民俗公園」。
73年開工興建,建坪1.6公頃,79年元宵節開館。園內規劃為民俗館及民藝街兩大區塊,外圍由開放式生態公園環抱。民俗館以古早文物結合院落空間作實景展示,呈現晚清民初先民的生活樣態;民藝街由十多家店鋪聚集,形塑成一古早味市集,並搭配演出民俗技藝及傳統表演。
92年,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為文化部)補助設置地方文化館──「臺灣民俗文物館」(整合民俗館及民藝街兩大館區)。
100年,臺中市政府再撥款近3億元經費,以「臺灣民俗文物館」為主體,擴建展演場地與停車空間,打造結合藝文、展演、遊憩的主題園區,成為北臺中的「薪藝鎮」。
二、賞玩珍寶
臺灣民俗文物館蒐藏有1,400餘件各類民俗文物,包括刺繡、草編、竹籐、文房筆硯、布袋戲偶、吹糖、蒸籠、油紙傘等,共十大類。
其中最值得推崇者,為79至82年間「席德進基金會」捐贈之席德進先生(席德進是臺灣現代重要畫家,對當代畫壇影響力極大)珍藏文物,計有伴隨席德進先生多年的木偶25尊,皆為早年泉州塗門派及花園頭江加走親刻木偶,非常珍貴;及席德進先生生前使用的家具與其他民俗文物計33件,現於市場價格或文化地位上,皆價值不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