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sthetics一般翻譯成「美學」。但是這樣的翻譯,卻讓我們的社會大眾對這個字眼背後的意涵,產生了過於片面的簡化認知,一般以為,令人產生「愉悅」的感受的「美」的事物,才是「美學」討論的課題。然而,當我們把翻譯改成「審美」,情況或許會全面一些。當人在判斷「何為美」的時候,產生「美」或「醜」判斷都是可能的結果。因此,除了「美」之外,「醜」—理所當然也是「審美」範疇會面對到的議題。
“醜”的美學形式能夠觸動觀者多重感受和未知情緒,甚至可能超越時代的美感限制,發展出特異而珍貴的感官經驗、乃至於批判當時代的美感品味如何受到特定社會階層的控制,換句話說,「醜」的美學形式觸動了美學批判性的敏感神經,創造了品味自由的社會空間。做為大眾提供審美經驗與藝術教育場域的美術館,提供認識美及其範疇與形式,與日常生活關係的討論不遑多讓,期待通過講座的舉辦,更進一步將其力量延伸到常民生活之中,觸動民眾完全不一樣的審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