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5月--國美館美術講座訊息公告

鄉土‧現實‧歷史旁白──戰後七○年代臺灣美術發展學術研討會
活動日期:105-07-02 ~ 105-07-02
活動時間:9:30 ~ 16:40
活動地點:演講廳
報名日期:105-05-11 ~ 105-06-27 本館在臺灣美術的推展上擔當很重要的位置,長期致力於以臺灣美術史發展為主軸的美術學術活動,以凸顯本館對臺灣美術推展的重要角色與影響力。
      在建構臺灣美術脈絡的主體性的前提下,冀藉由多元的討論臺灣美術發展之面向,以重新形塑臺灣美術百年的藝術風貌。因此,在本館的策劃下,「戰後臺灣美術發展系列學術研討會」為持續推展戰後臺灣美術之研究,於今年﹙105年﹚即以「鄉土‧現實‧歷史旁白」為題對七○年代臺灣美術的發展重新展開深入的探討,以開啟另一個多元視角。
      戰後臺灣美術從五○年代以來經歷多次的變異,其中七○年代經常被概括以「鄉土」來討論,而「鄉土」在臺灣美術的發展上又常僅予人「懷舊」、「破敗」等既定觀感,落入刻版印象,缺乏更細膩、深入的探討。此外,對於當時的美術發展,至今大多仍以鄉土美術的視角談論,但是這個視角並不足以涵蓋這個時代的美術發展全貌,例如此時期雕塑已經逐漸走出傳統以人物塑像為雕塑主流的風格,藉由現代雕塑團體的成立,擎起現代雕塑的大旗,進行一場風起雲湧的革命風潮,然而他們卻像電影中的旁白,發音人不在畫面中出現,成為歷史的旁白。
      另外,當時由陳映真、蔣勳與吳耀忠等人所推展的現實主義的藝術發展脈絡也未能受到正視,其背後所反映的已是美學價值觀的不同。截至目前的研究成果過於偏重於鄉土美術的發展,這樣的研究取向或許可反映當今臺灣文化認同的需求性,但僅以這樣的視角與立場檢視當時的美術史料,對於此階段的臺灣美術史研究顯然不足,失之允當,因此本場研討會以「鄉土‧現實‧歷史旁白」為題,邀請五位學者各發表一篇論文,試圖以更宏觀、更新的視角對戰後七○年代的臺灣美術進行討論。

研討會議題:
1.以當代之眼重新詮釋與深論鄉土美術的發展脈絡與時代意義。
2.針對過去研究者所忽視或曲解的左翼現實主義發展進行探討。
3.關注未被正視的七○年代的現代美術發展。

活動議程表:
                                日期
時間
7月2日(星期六)
09:30-09:50報           到
09:50-10:00開    幕    式
10:00-10:40第一場
主持人:林保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評論人: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發表人:謝東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退休教授)
講  題:臺灣鄉土美術的質與量
10:50-11:30第二場
主持人:蕭瓊瑞
評論人:林保堯
發表人:廖新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兼任人文學院院長)
講  題:臺灣鄉土美術運動中的中國想像
13:20-14:00第三場
主持人:廖仁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
評論人:黃冬富(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
發表人:白適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講  題:外來者或內在者?-七○年代臺灣風景畫環境經驗建構
             問題探析
14:10-14:50第四場
主持人:黃冬富
評論人:廖仁義
發表人:龔卓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講  題:不受治理的藝術:國家視野之外的七○年代臺灣美術
15:10-15:50第五場
主持人:謝東山
評論人:楊永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發表人:盛  鎧(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副教授)
講  題:創造鄉土詩境:1970年代的臺灣美術與鄉土運動
16:00-16:40綜合座談
主持人:蕭宗煌
與談人:謝東山、廖新田、白適銘、龔卓軍、盛  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