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教學錦囊-1

藝術與人文領域—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發展
當創作思考遇上標準化
當各個考科;國、英、數、社、自為了翻轉從前欲提高學生成績因而崇尚標準答案式的課程教法,而如火如荼的發展各式有效多元的教學方式之際,藝術與人文領域卻默默的在一直是課程內容、教師教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材的多元化之下,欲發展一能有效提升教師教學發展與學生學習目標的明析及落實的方法,反其道的建立在以創造思考、欣賞學習及技能表現為主的藝文課程中,完整能符合藝文各式課程內容、符應藝文教學目標的評量標準研發,此舉不但翻轉藝文教師評量的慣性主觀模式,更是目前藝術教育發展的前瞻性做法。
評量標準化發展說明
    本評量方法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第四階段及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諮詢會議及工作小組會議之決議與共識;並參考美國國家教育進步評量、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澳洲昆士蘭省藝術課程評量標準之下所進行的三年共用之評量標準(目前著手進行修訂十二年共用之發展標準)由於藝文課程學習內容之認知、情意、技能的發展具連續性,亦不侷限在特定學期及學年段,因此;評量標準採取單元內容進行撰寫,不受限年級原則。
    並在共識共同共用的撰寫方式基礎上,分科發展評量標準;因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涵蓋三方面學習內容;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依實際教學方式採分科進行評量,且因三學科學習重點與特性不盡相同,故本評量標準係建立在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共識基礎上分科發展,以下針對視覺藝術為利進行範例說明。
內容標準之訂定原則
依據上述說明,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為範圍,確保三主題包含所有可評量的國中階段
能力指標,且不脫離課綱之範疇,所以本評量標準架構採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目標: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為內容標準主題,各內容說明如下:
探索與表現主題強調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與創作能力面向進行評量,多屬技能範疇。
審美與理解主題強調學生對他人作品的鑑賞與理解,透過藝術知能的學習,認識不同的藝術風格
與特性,多屬認知範疇。
實踐與應用主題強調以生活為中心的學習,將藝術與生活做連結,藉由集體合作、活動參與等方
式養成藝術融入生活、尊重藝術活動與團隊合作精神,多屬情意、社會責任範疇。
針對國中視覺藝術-藝文領域普遍原則均適用
依據上述原則,無論是專業教師配課教師,領域專業課程合科分科教學,欣賞教學創作教學,總結問題應是如何幫助教師有效教學,達成學生學習目標並符應藝文教育精神。
如果要根本解決藝文教育現況,透過考試領導教學雖為快速之方式(導正家長及社會觀感),但如何全面性顧及學生能力城鄉差距教師能力觀念差異制訂公平公正並能有效落實之評量方式則是此評量發展研發之主要精神。
實施方法-內容標準次主題之訂定
     視覺藝術科之內容標準次主題是經由重整本領域國中階段可評量的能力指標,並考量本科學習重點與特性,以結構化方式呈現,9個內容次主題皆對應一個到多個能力指標;每個能力指標均對應到次主題,並呈現內容標準與能力指標之對應關係以及各次主題涵蓋的學科評量重點。
並依據本領域第四階段能力指標及其理念,訂出主題探索、技法運用、作品表現、鑑賞能力、藝術脈絡、文化理解、藝術參與、美感體驗與生活應用等9項內容標準次主題。
1.探索與表現主題以自我作品為中心,旨在評量學生能否運用視覺工具材料與形式,探索媒材的多樣性與技法的合適性,故以「主題探索」、「技法運用」與「作品表現」為次主題。
2.審美與理解主題以他人作品為中心,旨在評量學生能否藉由藝術演變的相關背景知識、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實際賞析他人作品三大面向的學習來建構完整的美感知識,故以「鑑賞能力」、「藝術脈絡」與「文化理解」為次主題。
3.實踐與應用主題結合生活中的我者、你者、他者,旨在評量學生能否在生活中參與各種藝術活動,應用視覺藝術的美感原理,展現審美品味,故以「藝術參與」、「美感體驗」與「生活應用」為次主題。
實施方法-概念統整說明



 學科
主題
次主題
概念統整說明
探索
表現
主題探索
選擇自己作品的主題、內容,陳述創作意涵,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
技法運用
探索不同媒體特色與媒材技法,表現自己的作品
作品表現
探索不同藝術風格形式,解釋作品,表現想法,並完成作品。
審美
理解
鑑賞能力
敘述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並分析、解釋其風格、形式與意義。
藝術脈絡
認識不同時期、區域之視覺藝術的風格及辨別其發展的差異。
文化理解
理解社會文化因素對藝術風格的影響,及當代藝術多樣性與生活的關係。
實踐
應用
藝術參與
參與適合自己興趣、能力的視覺藝術展演活動。
美感體驗
在生活中應用視覺藝術的美感原理,體會、瞭解與經驗審美品味。
生活應用
實踐自己對視覺藝術的興趣與生活態度。
實施方法-表現標準
內容
標準
表現等級
主題
次主題
A
B
C
D
E
探索與
表現
主題探索
1.      能深入闡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
2.      能深入闡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1.      能闡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
2.      能闡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1.      能敘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
2.      能敘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1.      僅能概略敘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
2.      僅能概略敘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未達D
技法運用
1.      能積極主動探索視覺媒體與創作的關連。
2.      能充分運用適當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1.      能探索視覺媒體與創作的關連。
2.      能運用適當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1.      能大致探索視覺媒體與創作的關連。
2.      僅能大致使用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1.      僅能約略探索視覺媒體與創作的關連。
2.      僅能嘗試採用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未達D
作品表現
1.      能多元應用各種視覺藝術形式於創作上。
2.      能完整切合目的的展現設計作品。
1.      能應用各種視覺藝術形式於創作上。
2.      能切合目的的展現設計作品。
1.      能大致運用視覺藝術形式於創作上。
2.      能大致切合目的的展現設計作品。
1.      僅能約略使用視覺藝術形式於創作上。
2.      僅能約略做到切合目的的作品展現。
未達D
審美與
理解
鑑賞能力
1.      能充分說明對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感受。
2.      能分析自然物或作品的風格形式。
1.      能說明對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感受。
2.      能說明自然物或作品的風格形式。
1.      能描述對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感受。
2.      能描述自然物或作品的風格形式。
1.      僅能概略描述對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感受。
2.      僅能概略描述自然物或作品的風格形式。
未達D
藝術脈絡
1.  能比較不同時代、區域的視覺藝術風格。
2.  能分析影響藝術風格發展的歷史文化因素。
1.  能瞭解不同時代、區域的視覺藝術風格。
2.  能辨識影響藝術風格發展差異的歷史文化因素。
1.  能知道不同時代、區域的視覺藝術風格。
2.  能知道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發展差異的歷史文化因素。
1.  僅能概略知道不同時代、區域視覺藝術風格的差異。
2.  僅能概略知道對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發展差異的歷史文化因素。
未達D
文化理解
1.  能充分說明社會文化對藝術風格的影響。
2.  能分析當代藝術多樣性及與生活的關係。
1.  能說明社會文化對藝術風格的影響。
2.  能列舉當代藝術多樣性及與生活的關係。
1.  能描述社會文化對藝術風格的影響。
2.  能描述當代藝術多樣性及與生活的關係。
1.  僅能概略描述社會文化對藝術風格的影響。
2.  僅能概略描述當代藝術多樣性及與生活的關係。
未達D
實踐
應用
藝術參與
1.  能積極參與適合自己能力的視覺藝術展演活動。
2.  參與藝術活動時,能主動確實遵守秩序與規則。
1.  能參與適合自己能力的視覺藝術展演活動。
2.  參與藝術活動時,能確實遵守秩序與規則。
1. 能嘗試參與適合自己能力的視覺藝術展演活動。
2. 參與藝術活動時,大致能遵守秩序與規則。
1. 僅能被動參與視覺藝術展演活動。
2. 參與藝術活動時,僅能勉強遵守秩序與規則。
未達D
美感體驗
1.  能在生活中充分的實踐美感原理。
2.  能在視覺藝術活動中展現適切的審美品味。
1.  能在生活中獨立實踐美感原理。
2.  能在視覺藝術活動中展現審美品味。
1.  能在生活中約略實踐美感原理。
2.  能在視覺藝術活動中約略顯現審美品味。
1.  鮮少在生活中實踐美感原理。
2.  極少顯現審美經驗於視覺藝術活動中。
未達D
生活應用
1.  能與他人分享對視覺藝術的性向與興趣。
2.  能有計畫發展課外的視覺藝術活動。
1.  能與他人分享對視覺藝術的見解。
2.  能發展課外的視覺藝術活動。
1.  能與他人分享對視覺藝術的感受。
2.  能約略的發展課外的視覺藝術活動。
1.  僅能約略對他人說出對視覺藝術的感受。
2.  鮮少能參與課外的視覺藝術活動。
未達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